轨道交通显示屏是部署于地铁、轻轨、高铁等轨道交通场景的专用显示终端,通过集成液晶(LCD)、发光二极管(LED)等显示技术,结合高亮度、宽视角、防水防尘等特性,实现列车运行状态、时刻表信息、安全警示、设备监控等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呈现,是保障运营安全效率、优化乘客信息服务的关键人机交互界面。其具备环境适应性(如抗振动、耐温湿度变化)和智能互联能力,可满足调度中心、站台、车厢等多场景下的全天候稳定运行需求。
轨道交通显示屏主要特点
高分辨率与画质表现
- 采用P1.2-P1.25小间距LED技术,像素密度达44321点/㎡,支持8K超高清显示,画面细腻无颗粒感,满足近距离观看需求。
- OLED透明滑轨屏实现虚实融合显示,透明率超过70%,可叠加虚拟信息与实物场景,增强沉浸式体验。
广视角与高亮度
- 水平视角达170°,垂直视角超130°,确保不同位置的乘客均能清晰获取信息。
- LED屏亮度超5000cd/㎡,搭配防眩光涂层,在强光直射下仍保持95%可视度。
防护与耐用性
- IP65-IP68防护等级,耐受-30℃至60℃温变环境,表面硬度达9H,轻微划痕可擦拭修复。
- 专利无磁化面板技术,有效防止轨道铁粉吸附,降低92%设备污染率。
抗震与散热优化
- 卡扣式安装结构实现±0.2mm拼接精度,配合工业级散热风道,日均18小时运行温度稳定在37℃以下。
人机交互能力
- 集成触摸屏技术,支持路线查询、应急指引等双向互动,响应时间<0.5秒。
- AR技术叠加实时导航信息,虚拟标识与物理空间精准匹配,提升导引效率。
远程控制与多场景适配
- 支持远程更新内容,广告与运营信息智能切换,分时段投放转化率提升18%。
- 细长屏体(如4.8×0.675m)支持多预案分屏显示,适配调度中心、站台广告等垂直场景。
应用场景
场景 |
技术方案 |
效益体现 |
隧道监控 |
1800:1高对比度防眩光屏 |
污染率降低92% |
应急疏散指引 |
双屏联动+触摸交互 |
指令响应时间缩短至3秒 |
户外信息发布 |
P3.9间距LED屏+智能亮度调节 |
暴雨环境下画面可视度保持95% |
商业广告投放 |
人体感应+动态内容推荐算法 |
广告转化率提升18% |
轨道交通显示屏先关型号推荐

轨道交通显示屏解决方案
具体问题 |
解决方案 |
OLED柔性屏成本高、易烧屏 |
采用COB封装技术+优化驱动算法,逐步替换Micro LED柔性屏降低成本并延长寿命。 |
拼接屏灰尘/震动导致画面断层 |
IP68防护模组+自清洁涂层,动态补偿算法自动校准拼接缝。 |
老旧系统易被黑客攻击 |
部署零信任架构+区块链权限管理,双因子认证,漏洞修复响应时间≤2小时。 |
多部门权限管理混乱 |
RBAC分级权限体系+AI智能审核(准确率99.7%),人工复核≤15分钟。 |
隧道/户外屏维护频率高 |
无磁化面板+GOB防护模组,污染率降低90%+维护周期延长至6个月。 |
设备分散管理效率低 |
AI智能巡检系统(识别率98%)+边缘计算远程诊断,响应时间≤30分钟。 |
8K超高清屏成本过高 |
COB集成化显示单元降本35%,广告收益分成模式缓解压力。 |
动高亮度屏能耗大 |
态亮度调节(500-5000cd/㎡自适应)+GaN低功耗芯片,单屏年耗电减42%。 |
拼接屏抗震性能不足 |
卡扣式安装+硅胶减震层,抗震动等级5G,偏移量≤±0.1mm。 |
封闭车厢散热困难 |
双通道液冷散热+智能温控模块,45℃环境维持屏温≤50℃。 |
光污染与视觉干扰 |
亮度自适应调节算法+夜间低蓝光模式,眩光指数降低57%。 |
应急屏高温黑屏 |
耐高温Mini LED模组(-40℃~85℃)+双电源冗余,维持30分钟应急显示。 |
轨道交通显示屏应用领域
车站综合信息屏部署于站厅层,提供实时列车动态、线路图、运营公告及紧急通知,需支持高亮度、多语言切换与抗干扰设计,确保复杂人流环境下信息清晰可见。
站台乘客引导屏安装于候车区域,显示列车到站时间、车厢编号及拥挤度,采用超广视角面板与动态刷新技术,降低强光反射对可视性的影响。
车厢内部动态屏集成于车门上方或座椅背部,播报到站信息、安全提示及广告内容,需具备耐震动、低功耗特性,适配列车频繁启停与高速运行环境。
广告媒体交互屏分布于通道、扶梯口等客流密集区,支持触控交互与分屏显示,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广告精准推送,提升商业转化率与乘客体验。
调度指挥中心大屏超高清拼接屏实时监控全网列车运行状态、故障报警及应急预案,需满足7×24小时连续运行,通过冗余电源与智能散热保障系统稳定性。
紧急疏散指引屏设置于逃生通道及站台末端,火灾等极端情况下自动切换为红底白字警示内容,采用耐高温材料与双电源备份,确保断电后持续工作30分钟以上。
无障碍服务屏针对视障/听障人群设计,集成语音播报、盲文按键及震动反馈功能,通过AI语音识别降低操作门槛,提升公共服务包容性。
智能导航导览屏结合AR技术与室内定位,为乘客提供3D路线指引、换乘建议及周边设施查询,需支持多终端数据同步与离线模式,应对网络信号波动。
自助票务终端屏支持购票、充值、电子发票开具等操作,配备防爆玻璃与抗菌涂层,通过人脸支付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使用效率与设备寿命。
车辆检修监测屏用于车辆段检修车间,显示列车部件磨损数据、维修记录及备件库存,需兼容工业级防护标准(IP65),适应粉尘、油污等恶劣环境。
站外交通接驳屏布设于地铁出口与公交枢纽衔接处,实时更新公交/出租车等候信息,采用太阳能供电与低温抗凝设计,确保严寒/高温地区全天候运行。
隧道环境安全屏安装于隧道侧壁,显示限速警示、设备状态及应急联络方式,需通过无磁化面板与GOB封装技术抵抗铁粉污染,降低90%以上维护频率。
技术适配性:
各场景屏体均需针对环境痛点定制(如防震、耐候、低蓝光),并融合AIoT技术实现远程集中管控与数据互通,构建轨道交通数字化服务生态。
轨道交通显示屏技术类型:
工业级稳定性设计:卡扣式安装结构控制拼接误差≤±0.2mm,搭配智能温控系统,日均运行18小时仍维持37℃恒温。
创意交互屏:支持二维码扫描、体感交互及多画面独立播放,增强广告转化与乘客互动性。
嵌入式车载条形屏:实时显示到站时间、换乘指南,集成紧急报警功能,支持视觉导航与广告投放。
可视化调度系统:大屏实时监控全网列车状态、客流密度及故障报警,支持3D线路规划与应急响应。
低功耗与节能:动态亮度调节(500-5000cd/㎡自适应)配合GaN芯片,单屏年耗电量减少42%。
抗震动与散热:硅胶减震层与卡扣结构提升抗震动等级至5G,双通道液冷系统保障高温环境下屏温≤50℃。
轨道交通显示屏专业集成配套方案

①.轨道交通显示屏触摸屏标品和定制
支持电容触摸屏(I2C接口,SPI接口,USB接口,UART接口)/电阻触摸屏/触摸外观和功能定制/贴合生产
具体特征:高性价比、车用等级、工业等级、医疗等级的解决方案
针对极端环境之坚固耐用设计
可支持手套触控、多点触控、触控笔触控
具有防水性、抗盐水性、低反射率、3D手势触控等特征

②.轨道交通显示屏驱动板/转接板标品和设计定制
可配套点屏DEMO产品板、HDMI驱动板、AV驱动板等。

③.轨道交通显示屏整机成品方案 串口屏方案
HMI方案、WINDOW系统方案、安卓系统方案、树莓派方案、便携式副屏方案等。
